矮人要塞中文维基现状简述
本文原由本人发表于 Bilibili 专栏,今存档于个人博客。仅此。
公告:欢迎关注正在建设中的矮人要塞中文维基!
本文原由本人发表于 Bilibili 专栏,今存档于个人博客。仅此。
本服务已因 Gitee 新的审核政策而失效,特此告知。本文仅作存档。
年终总结本可不写,自 2019 年来就已两年未以《默》为标题写过,上一篇《默 of 2018》已是极遥远的记忆。 一定要为这篇总结的「不请自来」找个理由,自然只有一条:因疫情封控,囿于一隅,赋文一篇,聊以自解。 写文章已不再是我消遣的一种手段,每年有大把的时间用来「写文章」,有用的、没用的,而且后者总是多数。 再美好的事情,一旦成为他人指使下不得不日日重复的差事,便不自觉地融入了对其人其事的反感,变得索然无味。 所谓「写文章」,于我似亦有此倾向;好在从未有人迫我写「反思」或「年终总结」一类的东西,因而对此一题材,尚可接纳。 以上,便是对写这篇文章的一个解释。
本系列内容由 Kruggsmash 制作于 2018 年 10 月前后的一段时间, 前面一个系列是猎魔堡(Monster Killer,目前尚未翻译)。
作为一个不以计算机为专业的学生,时常要用到计算机的各方面功能,但对大多数内容一知半解,动辄碰壁。好在网络上资料很多,总是可以搜到一些帮助、经验。
默认情况下,首次登录 Seafile Client 时,系统会要求选定一个目录,并在其下创建一个 Seafile 目录作为 Seafile 同步资料库的默认顶级目录(根目录);此外,Seafile 也会将一些用户信息存储在该目录下的 seafile-data
目录(Windows,隐藏)或 .seafile-data
目录(Linux)中。换句话说,一切资料库的路径都只能是
我对资讯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:既希望能够及时掌握各方面的资讯,又不希望自己能在任何时候都看到它们——如经常冒红点的朋友圈、微信订阅号,它们会不断造成干扰。当然,不是说消息产生了就一定是干扰,不看便是;但我控制能力稍差,不能不受到各种提醒的影响,总是下意识的要看一眼。结果,往往是「一直在浏览,从未留印象」,既浪费了时间,又没有能够真正领会资讯的内容。
近期开始学习 Julia,以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科学计算问题。从教程中了解到主流的 Julia 编写工具有两类:与 Julia 相适应的 IDE(如 Juno 或添加了 Julia 插件的 VS Code),以及应用 IJulia 交互式引擎的 Jupyter Notebook。学习时希望做些简单笔记,也希望输入、输出能够被记录下来(以供之后参考),这时会倾向于采用后一种解决方案,因此决定安装。
近期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,涉及到很多份程序代码,大多数由师兄提供。
最近需要在 Linux 环境下配置 ANSYS 计算软件,首先尝试的是 Ubuntu(因为还需要用深度学习等环境),结果出现若干兼容性问题,遂计划改用 ANSYS 官方支持的 RHEL 系列发行版,最后安装了 Cent OS 8。第一次启动后,正打算愉快的打开 Firefox 上网测试,结果发现有线网络不能正常工作。